fbpx

了解實驗教育|FEI 家長須知

認識實驗教育

傳統的教育體制存在著許多問題,隨著時代的改變,教育也需要改變;雖然台灣經歷過多年來的多次教育改革,但是仍飽受家長及教育學者們的批評。 教育究竟要如何「改變」才對學生最好呢?教育組織、學者、政府都想要在教育上嘗試做些改變,這種嘗試改變的教育,就是所謂的實驗教育。

什麼是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的目的

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對於所謂的「實驗教育」有如下的定義:

實驗教育是一種新型態的教育,是一種相對於傳統教育,以大幅度的創新和翻轉的教育方式。實驗教育主要的目的包括:

  • 促進教育的多元發展。

  • 實踐教育的創新。

  • 保障學生的學習權。

  • 保障家長的選擇權。

面對全球化的時代,面對快速流通的海量資訊與千變萬化的科技發展,我們很難只用單一或統一的傳統教育方式就讓孩子具備多元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透過教育創新的方式來實踐;從適性發展的角度來看,實驗教育的尊重個體發展以及多元性的教育,有效保障學生的學習權與家長的選擇權的。也就是說,實驗教育更能讓家長為孩子選擇一個於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都被家長所認同且適合孩子特質的教育環境。

▎實驗教育的特色

實驗教育既是創新的教育方式,就應該有如下的特色:

  1. 打破現有的教育框架。
    實驗教育是不受教育部課綱約束的創新教育,沒有過去的教育框架,可以自己規劃課程,想學什麼,就安排什麼課程。
    師資也可因著課程不同,聘請需要或喜歡的師資。實驗教育的師資,不一定需要大學畢業,不一定有修過教育學程,也不需要拿到教師證。只要是於某種領域專精,就可以成為實驗教育的老師, 當然也可能就是孩子的父母。上課的地點也不一定是教室。上課時間也不必是一堂課40~50分鐘,可以是一個上午、一整天,甚至是一周、一季、一年…等,可以按照學生及課程的需要去安排。
  2. 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
    實驗教育不一定要有課本,可以沒有期中、期末的考試,也不一定需要成績的排名,一切都是以學生的需要為主。
  3. 應該有特定的教育理念。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實驗教育,都應該有它特定要於教學上實施的教育理念。
  4. 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
    實驗教育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為自己負責。學校與家長的關係應該是互助的,絕對不該再有「老師要為孩子的學習負責」這種觀念。學習是孩子自己一生的事,老師和家長是幫助孩子學習的人,親師互助,一起把孩子的「自主性」激發出來。

實驗教育於台灣的發展?

▎實驗教育相關法規依據的發展

  • 1982年,修正強迫入學條例第13條。
  • 1999年,修正國民教育法第4條第3項、修正國民教育法第4條第4項、發布教育基本法第13條。
  • 2001年,發布宜蘭縣屬國民中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
  • 2011年,發布國民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準則、發布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辦理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辦法。
  • 2014年,發布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發布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
  • 2018年,修正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修正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修正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

▎實驗教育的類型

目前實驗教育依法實施的類型,分為「學校型態」「公辦民營」「非學校型態」等三類。

總而言之,每一種實驗教育的型態,都是為了更符合孩子個別差異的需要去因材施教、適性揚才,讓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展現出來。

▎實驗教育理念的六大類別

目前,台灣的實驗教育蓬勃發展,各種教育理念形成不同類別的實驗教育團體和機構,目前,依據教育理念的差異進行統計及分類,大致可以分為六大類別。當然還有其他各式不同教育理念的實驗教育也蓬勃發展。

1. 蒙特梭利

主張「跟隨孩子」,肯定孩子超前學習,也允許孩子慢慢來,老師和家長則是旁觀者,觀察記錄孩子,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指引,讓孩子有自己的進度。混齡學習也是它的特色。

2. 華德福

主張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特質,師長是滋養人性不是培養人力,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是要滿足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而非學科要求。所以課程內容要廣博,才能使孩子身心靈完整發展。鼓勵孩子親近大自然。

3. 生態教育

這些學校通常在自然環境之中,主張豐富的自然環境是最棒的老師,帶著孩子去觀察做紀錄,在戶外學習,好奇心和探究力會自動開啟。希望培養孩子有關心環境的公民素養。

4. 民主學校

主張傳統教育會扼殺孩子的學習動機,所以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師生要一起設計課程,平等對話、討論,學生也要負起管理學校的責任,要參與校務會議、制定校規等等事務。

5. 探索體驗教育

主張要帶著學生進行各種有挑戰性的體能活動,像是單車環島、登百岳、衝浪、泛舟等等,培養孩子自主負責、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挑戰的膽識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6. 原住民學校

幾乎是原住民孩子就讀,在課程上安排了原住民的文化、語言、技藝、舞蹈,保存與傳承原住民傳統文化,以合唱、樂器為特色課程,藉由讓孩子貼近自己的文化,活出自己、對自己的文化更有自信。

實驗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差別?

▎探索自我vs.課業為主

傳統教育的孩子,因為一開始師長就將他們塑造成大人們認為好的樣的,可能認知學習上學很多、知識量很大、很會考試,但是最終不一定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樣子,也不一定是他天賦所在。

因此在傳統教育中,孩子很會考試,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考試、為什麼要學習。國中的努力是為了上好高中,考上好高中的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好大學,等到大學畢業入社會後,卻不夠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尊重孩子的個體性vs.讓大家都一樣

如果孩子是一粒種子、是一棵樹,實驗教育的概念,就是要讓它自己去成長成為自己最應該有、最適合它自己的樣子,師長的角色除了去提供「適合它的」好環境、養分、照顧它以外,不刻意去干涉、抑制、扭曲、揠苗助長它,除了大問題外,基本上都讓它用自己的方法長成它自己的樣子。

在這樣的條件下,每粒種子、每棵樹都會長成最適合自己、最有自己的特色的樣子,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最多元、最精采,因為每粒種子、每棵樹都會是驚奇、都有令人肅然起敬的貢獻。

教育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應該是這種概念。

▎學習動機強vs.學習動機弱

傳統教育是要孩子長成大家認為應該的樣子,或是施教者覺得好的樣子,因此會去限制、壓抑、勉強孩子。所以傳統教育的樹,每顆都長得差不多,變化不大。傳統教育將孩子最精華的成長時間,拿去學習熟練考試,實驗教育的孩子,則是不停嘗試學習、探索自我。實驗教育的孩子可能於剛開始時看似不如傳統教育的孩子,但是長遠來看,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與能力去自我教育、自主學習、自行發展。

▎變動性高vs.變動性低

實驗教育講求實驗的精神,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方式也是用各種方式一再嘗試,不會一套方式用到底。
傳統教育,學生的學習模式幾乎是坐著聽講,實作的機會較少,老師翻轉教育的方式也比較有侷限。

▎勇於嘗試vs.等待標準答案

實驗教育的孩子能夠勇於嘗試,而不會只等待著老師及家長給標準答案。

▎溝通vs.命令

實驗教育中的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能夠雙向溝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讓孩子真的理解老師和家長的表達,而不是只下達命令、聽命行事而已。

如何進入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是「選擇教育」,理念相符是很重要的事。

公辦公營的實驗學校一般會依照學區入學,但常見名額有限,可能也會有入學排序的條件限制;私立的實驗學校或機構也不是依照戶籍入學的。
實驗學校或機構通常會用招生說明會和面談兩種方式過濾家長和孩子,因為每間實驗學校或機構的教育理念都不盡相同,實驗學校或機構要找理念相符的家長一起來合作教育孩子,所以觀念溝通在實驗教育裡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家長有注意或屬意的實驗學校或機構,應先了解實驗學校或機構的教育理念及做法,然後確認實驗學校或機構的入學方式,再參加實驗學校或機構的招生說明會或面談。最後覺得跟自己的理念相符或是適合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跟學校或機構端辦理入學手續。
實驗學校或機構的入學不需要遷戶籍,但要跟孩子學籍地的學校報告說明孩子入學於哪一間實驗學校或機構。
通常實驗學校或機構的入學時間跟一般學校差不多,都是在暑假後開學,但是也有實驗教育學校或機構因為學制的關係,不一定分上下二學期,也有分成四學季的,入學的時間點也可能與傳統的學校不一樣。這些要問清楚,以免影響權益。

我的孩子適合實驗教育嗎?

很多家長聽了實驗教育都很喜歡,但擔心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其實,實驗教育和傳統教育各有各的優缺點。而且,實驗教育的形式也有很多種,但都是希望培養出自主學習、樂在學習、為自己負責的孩子。

家長如果想要孩子能夠發展自我,實驗教育會有較多的時間讓孩子探索自我、認識自己、體驗生活。但是孩子在實驗教育初期的學科能力可能不會那麼強,也不一定會像體制內的孩子學得那麼多。未來的學習力和人生,會因為從小不停從錯誤中嘗試學習,比較會懂得「如何學習」。
懂得如何學習的孩子,在他喜愛的學科能力上就會開始有驚人快速迸發的成果展現,在面對職業的抉擇或生活問題的時候,也比較不會恐慌,因為他們知道如何面對與解決相關的問題。所以不管做什麼,懂得如何學習的孩子對自己都有充滿信心。

如果家長想要孩子專注在知識的學習,各科能力不要差太多,乖巧,不要有太多意見,好管教,走體制內傳統教育比較合適。
傳統教育的孩子,因為要學得較多,有課程進度的壓力,在「老師講述、學生聽」的模式比較多,孩子會比較依賴正確的答案,較不敢嘗試,學習動機也比較薄弱。
傳統教育的孩子,專注學習的範疇比較侷限在課業,於自我認識、自我探索會比較少。可能在學習的初期會讓人有贏在起跑點的感覺,但是很多傳統教育的孩子會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長大後也比較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所以,常見傳統教育的孩子在出了社會、脫離了師長管教後,才真正開始探索自我,在人生的目標上可能會比較晚完成。

當然,前文這麼說也並不是絕對的,也有體制內教育的孩子很了解自己、很有主見的。這一切都還是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實驗教育的升學問題

回體制內

於選擇實驗教育經過某個階段後,如,於實驗小學或中學畢業以後,回到體制內學校就讀,可能也是得再度面臨考試升學的競爭壓力。

繼續實驗教育

在台灣的實驗教育目前已經蓬勃發展,從國小到高中階段都已經有實驗學校或機構,於實驗教育體系的孩子,可以繼續找尋理念相近的實驗學校或機構繼續升學,如,實驗小學畢業後繼續就讀實驗中學。

大學特殊選材入學

目前的公私立大學入學都有特殊選才管道的名額,而且會愈來愈多,實驗教育的孩子可以依照自身的條件去申請。

創業

目前會選擇實驗教育的家長,大多是觀念上比較先進開放的,不覺得孩子一定要走大家一樣的路。
有的家長甚至一路都在觀察及培育孩子創業的能力,所以有些實驗教育畢業生,在很年輕時就已經具有豐富創業的經驗了。

進入實驗教育的障礙?

一般進入實驗教育的困難有兩個:一是家長心態要不斷的改變,二是經濟上的壓力。

▎心態與觀念

進入實驗教育的孩子一般會很幸福,他們會有個比較快樂的童年,但是選擇實驗教育的家長則會有很多挑戰。因為家長在孩子進入實驗教育的初期,常常會又忘了當初為孩子選擇實驗教育的初衷,特別是又看到自己朋友於體制內的孩子在各學科能力的表現,如,可能已經會三角函數、作文已經寫得很好…等等,就開始懷疑自己為孩子選擇就讀實驗教育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的,確實會十分掙扎。
因此,實驗教育的家長,必須要與時俱進,不停地跟著社會的變遷、孩子的成長等觀念改變。家長要不停的自我教育、重新學習,跟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調整適合的方式。尊重的態度和不停面對變化的心態,可能是實驗教育家長必須要持續面對的挑戰。

▎經濟壓力

實驗教育因為沒有政府的補助,學費通常比較昂貴。除了公辦公營的實驗學校,學費是比照公立學校的標準,但是名額很有限、非常難擠入窄門。其他的實驗學校或機構,一般一年的學費是約18萬到60萬不等,對一般家庭來說是個沉重的壓力。選擇實驗教育的家長,事前也需要有必要的準備。

致選擇實驗教育的家長

在傳統的教育體制下,用盡全力填鴨考試出來的孩子,已經不符未來所需。
讓孩子保有學習的熱忱與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孩子在面對多變的未來所必需的!

未來的世界是我們現在所無法預知的世界,也是孩子必須自己面對的世界。
我們現在應該做、能夠做的,就是在孩子的「內在」建立起面對未來「生存、生活、生命」所必要的思維、學習與實踐能力。

孩子的未來發展有無限的可能,基礎教育階段應該是全方位的教育,應掌握孩子能夠快速學習的機會,有效地讓孩子「學會如何學習」,並為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持續給予全方位的刺激與滋養,養成孩子「終身受用的能力」,讓孩子逐步探索與啟迪其獨特的潛能與特質、累積養成並展現其特有的專長與能力,進而能夠自行開創其自主璀璨的人生。

Scroll to Top